一、筑防火安全工作的必要性
地下建筑是指建筑物整個主體在地下,用于生產、貯存、停放車輛、布置商業(yè)網點等,并由地下道連接起來的地下群體。地下建筑主要以地下的洞室和隧道作為主體工程,除了通向地面的出入口外,其余部分均在地面以下。
地下建筑的類型有:附建和單建的地下建筑,是主要依附于地面上的高層建筑或多層的建筑;通過地下道或地下街連接起來的地下建筑群體。如:地下商場、醫(yī)院、旅館、餐廳、展覽廳、電影院、游藝場、舞廳、停車庫、圖書資料室、檔案庫等。
地下建筑還有地下隧道,地下隧道主要用作交通運輸,它有地下鐵道和地下公路隧道之分;根據隧道是建造在陸地還是在水下,又可分為陸地隧道和水下隧道。
地下建筑因其空間有限,通道狹窄,一旦發(fā)生火災,空氣對流差,溫度大,煙霧大,煙霧容易很快彌漫整個空間,使人員、物資難以及時疏散。火災撲救也較其他建筑困難得多。故地下建筑起火后,造成的損失要比地上同樣建筑火災損失大得多。為了防止和減少地下建筑的火災危害,應采取各種辦法和措施做好地下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。
為了搞好地下建筑的消防工作,《消防法》第10條、第11條和第12條等對建筑工程、建筑裝修的消防安全做明確的規(guī)定,對如賓館、飯店、商場等使用地下建筑的業(yè)主或單位提出了開業(yè)申報等明確的要求。
公安部的《消防改革與發(fā)展綱要》特別指出:地下工程的消防安全,主要靠完善防火設計和自身消防設施,提高自防自救能力。有關單位對地下工程的建設和經營,必須嚴格執(zhí)行國家消防法規(guī),保證消防資金投入,配備性能可靠的消防器材設施,及時消除火險隱患,確保安全。多用戶的地下建筑,其公用消防設施的維修管理和電器安裝等,統(tǒng)一由該建筑的業(yè)主負責。
二、地下建筑物的火災危險性
(一)煙霧濃度大,不易擴散
地上建筑一般都有門窗,著火時可借助門窗通風、排煙和排熱。而地下建筑則不同,空間狹小、出口少。它沒有直接對外的出口、門窗,由于出口少,密閉性好,通風條件差,一旦發(fā)生火災,可燃物產生大量的煙霧,將從起火部位以每秒1米的速度向四處對外擴散,直到充滿整個空間,呈現聚積不散的狀態(tài),能見距離在2—5米之間。地下建筑物的傾斜、垂直式梯道,使煙氣對流速度更快,達每秒1—3米。隨著煙層迅速增厚,向出入口方向翻涌,形成上部排煙、下部進氣的中性帶。
燃燒熱量在狹窄洞室空間聚積起來,火場溫度急劇上升,以致引燃周圍低燃點的堆放物質。有些人防工程用有毒物質做裝飾面板,燃燒時所散發(fā)出來的有毒煙氣,更是威脅人們生命安全的因素,濃煙積聚不散,能見度下降,大量濃煙聚積在有限空間內,不易及時排除地面
(二)安全疏散困難
1.濃煙使能見距離縮短
由于地下建筑出口少,人和煙共用一個出口、一個通道,當濃煙彌漫能見距離小于3米時,不熟悉地理情況的人,要找到安全出口是相當困難的;而且由于受濃煙包圍,人們易驚惶失措,造成疏散困難。
2.一氧化碳含量升高,影響自救
當地下建筑物內一氧化碳的含量達到0.5%,火災溫度超過43.3℃,或空氣中氧含量低于14~18%時,都可使人致命。即使當時不死亡,也可能會嘔吐或暈倒,嚴重影響其自救。
3.溫度上升快
地下建筑著火時,溫度高達800℃以上,直接危及在場人員的生命安全。
4.沒有天然采光
地下建筑沒有窗戶,特別是電源中斷條件下,疏散難度大。只能依賴人工照明,而人工照明,因被濃煙遮擋,人在漆黑的通道里,內心產生恐懼,會引起混亂,
5.出口少,通道狹窄,人員疏散顯然比地上建筑要困難得多。
(三)撲救難度大
1.地下建筑一般結構復雜,地下情況難于摸清,指揮困難,撲救難于迅速展開。
2.沒有光線照明,滅火消防隊員行動不便,難于發(fā)揮戰(zhàn)斗力,而且容易迷失方向。
3.濃煙中必須有呼吸保護裝備,否則便無法進入地下建筑。而我國一些消防隊中沒有配備足夠的呼吸保護器。
4.出口少,進攻路線少。消防員進入與向外疏散人員和搶救傷員、物資的方向沖突,即不利于疏散,也不利于滅火進攻。
5.不便大量用水。地下建筑一般排水功能差,因此不便大量用水,其它CO、1211、1301、干粉等滅火劑,因會出現有害氣體不便采用,而理想的滅火劑很難找到。
6.在地下建筑中因無通信保障,使消防通信設備無法發(fā)揮作用。
7.煙霧熱氣流易造成人員傷亡。特別是射水遇火產生的高熱蒸氣(可達7313以上),以一定的壓力撲向滅火人員,增加了滅火的難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