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業(yè)開展應急演練,其效果無可厚非。目的是通過實際參與和體驗來提高員工的防范能力、協(xié)調能力和科學應對能力,降低事故損失,防止事態(tài)擴大??晌覀兩磉叴_實也有一些單位因圖省事,走過場等緣由,使演練效果不盡如人意。綜合分析差異利弊,筆者以為,應急演練要達到預期目標,還須謹記三“多”三“少”。
少些“坐而論道”,多些“身體力行”。在一些單位,各類預案制訂時費了不少心血,名目不能說少,但“光說不練”的成分居多:有的單位把演練當做“練筆場”,各類應急預案只是應付上級檢查,成為“擺設”;有的單位簡單地請專業(yè)人士講一講了事,把演練當成“課堂”……如此一來,因缺失了培訓和具體操作,演練變得有名無實,一旦遭遇突發(fā)事件員工就會驚慌失措,貽誤時機。因此,防范事故還需根據發(fā)生事故時的處置措施進行實際演練,通過積累實踐經驗以確保遇到突發(fā)安全事故時員工能迅速、有序、有效地實施應急。
少些“照本宣科”,多些“即興發(fā)揮”。眼下,還有相當多的單位將應急預案設置為“有臺詞”的劇本,重“演”輕“練”。一方面參演者死記硬背,從頭到尾原樣復制,絲毫不動腦筋,不加任何思索;另一方面觀摩者如同看客,不參與其中,亦對沒有任何懸念的演練提不起興趣。其結果是活動結束,一切如過眼云煙。鑒于此,演練當突出“即興”理念,比如,不通篇預設臺詞,主持者可就相關項目臨時發(fā)問,參演者即時回答;不固定流程,讓演練者主動思考,靈活操作;不固定參演人員,可臨時換人調崗,確保全員有責……如此,以多變性凸顯各環(huán)節(jié)存在的漏洞,讓全體人員都有強烈的緊迫感和壓力感,促使大家在演練前認真準備,演練中全神貫注,效果自然“余音繞梁”,久久不絕。
少些“墨守成規(guī)”,多些“與時俱進”。 災害是無常的,事故是千變萬化的。但現實中卻有不少企業(yè)在進行應急演練時,或習慣于下級單位套用上級單位的預案,或今年沿襲往年的方案,定時定點定內容成為司空見慣,且預案一旦制訂便長期不改。很顯然,這種現象與日新月異發(fā)展的生產設備所需的應急防范和發(fā)生事故快速處置降低損害格格不入。要改善這一情形,應急預案要適時更新,且在每次演練結束小結一下,提出問題,及時修訂,只有經過反復演練論證,預案才具有規(guī)范性、系統(tǒng)性、科學性和操作性,拿之能用,用之能行,在事故真正發(fā)生時切實發(fā)揮作用。
總之,任何事故的發(fā)生都具有不可預知性,什么時候發(fā)生,危害有多大,人們一無所知,只有真正重視起應急預案的演練工作,使其貼近生產實際,做到“真”、“實”、“新”并重,我們才能在事故和自然災害來臨的時候不至于驚慌失措,沉著應對。